贵州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 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彭典徐昆)1月1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贵州水利“百库大会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省水利厅将深入实施贵州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贵州省水网建设规划等重点规划,围绕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破解工程性缺水问题、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以赴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
新闻发布会现场
加快贵州水网建设,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围绕建设“一核四区”大水网,以水利“百库大会战”为抓手,重点推进凤山、观音等在建工程建设,新开工花滩子、英武、石龙等一批大中小型水库,加快黔中、夹岩调水大通道建设和水库配套输配水网络建设,实施一批引提调水和连通工程,推进农村供水管网和灌区建设,全面保障城镇、30户以上村寨、300亩以上连片耕地、高标准农田和产业园区等用水需求。“十四五”期基本建成黔中水网和黔西北水网,同步推进黔东南、黔东北、黔西南水网建设,到2035年全面形成贵州大水网。
加快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深入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按照“消隐患、强弱项”的思路,加强大江大河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强化流域防洪调度,探索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整体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加快供水“四化”建设,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推进输配水网络建设,打通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最后一公里”。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的思路,整体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加快水生态治理修复,守好“两江”生态屏障。坚持绿色发展、水利先行的思路,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河湖生态修复、小水电分类整改和绿色转型升级、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湖库生态渔业发展,全面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生态产业发展。
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以保障流域防洪、供水和水生态的安全为目标,以提升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能力为核心,以提升水利监测现代化水平为支撑,围绕“一云一网一平台”总体框架,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活动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利工程项目试点建设,逐步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水利体系。
广西首家高校“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落户广西建院******
1月6日,广西首家高校“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授牌仪式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远程办)主任刘晓滨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授牌。
刘晓滨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红湾”授牌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晓红,党委副书记、校长吴昆,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远程办)副主任蒋明,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远程办)党员教育二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刘楠飞,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组织部部长唐春燕,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邵福荣等出席授牌仪式。
刘晓红在致辞中表示,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远程办)、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的部署指导以及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积极开展“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建设。作为广西首家与高校融合的“红湾”,将为建院2万多名师生提供主题阅读体验服务,也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资源。学校将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远程办)、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等上级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进一步完善“红湾”功能,充分发挥“红湾”的红色资源优势,把“红湾”打造成为学校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党员教育的新平台、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纽带,促进学校党建工作和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红湾”背景墙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红湾”是该校联合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远程办)指导下建设的广西首家与高校融合的“红湾”,也是广西高校第一所获得授牌启用的“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
“红湾”图书陈列区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红湾”位于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内,能够为全校1000多名教职员工、22000名大学生提供主题阅读体验服务,为全校47个基层党组织,900多名党员师生提供教育平台,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资源。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红湾”与学校图书馆毗邻,可以借助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实现书籍资源互补、阅读空间互通、阅读活动共享,扩大党员师生主动学习的覆盖面,提升“红湾”的影响力,让“红湾”成为阅读学习空间和互动交流平台。
学校在“红湾”附近设立了休闲区,可以为党员师生提供茶饮、咖啡、预包装食品等,并有文创产品展示,在阅读间隙为党员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营造引人入胜的阅读环境,提升阅读体验。(通讯员韦植巍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仕兴)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